第二章 悲剧的反响
李思怡,那个生前落寞孤寂、无人问津、被人遗忘的小姑娘,那个在饥饿、
干渴、黑暗、恐惧中孤独死去的小姑娘,死后却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关切。
她的名字首先出现在成都的地方报纸上,继而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媒体上,出
现在香港凤凰卫视的画面上,地球另一面的美国之音也报道了她不幸的身世,她
的悲剧在互联网上引来了汹涌如潮的评论,她的家门口被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围
得水泄不通,她唯一的玩具--那个破旧的绒毛熊--也被一再报道,她居住过
的被停止供电很久的房间淹没在炫目的闪光灯之中……值得庆幸的是,她的名字
也出现在政府的公文中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的批示里。
政府的反应
据《四川日报》报道,李思怡事件发生时正值四川省全省机关纪律作风大整
顿。从5月28日至6月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在短短的6天时间
里,连续3次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批示。6月8日,张学忠主持召开省委
常委会,用3个小时专题研究公安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工作,会议决定,6至8月份
在全省政法公安队伍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教育整顿。从5月下旬开始,全省6万
多公安民警每个人都明显地感到空前的震动和压力。
李思怡惨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李思怡事件发生后,四川省和成都市领导高度重视,要求迅速调查,严肃处
理。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专门作了批示。前成都市公安局局长、现任成都市委政
法委书记王体乾在批示中写道:“一个无辜的小生命就活活饿死在我们这些‘冷
血者’手中。失职人员都应受到良心的谴责,受到法律的惩处。”据悉,国务委
员、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副部长田期玉也为此案作出批示。
成都市公安局迅速做出了反应。该局用“极端不负责任、执法冷漠、严重失
职渎职”对涉案民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三天以后,6月24日下午,以在全局大
会通报的形式公布了对此事件的初步处理结果:对金堂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刑警
队长、副所长王新、副所长卢晓辉,以涉嫌渎职罪,移送检察机关,执行刑事拘
留;对金堂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所长刘继国,副所长王际勇,民警黄小兵、王华
麟,依照《人民警察法》,停止其执行职务;免去青白江公安分局团结村派出所
所长王国富所长职务,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对团结村派出所教导员邱小琳,停
止其执行职务;对团结村派出所市警校实习学生穆羽作开除学籍处理;金堂县公
安局政委吴仕见引咎辞职,待调查结束后,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据《四川日报》报道,李思怡案被四川省公安部门作为“集中教育整顿”的
案例,以便让民警“真切地感到公安队伍中存在的冷漠、麻木现象而导致的可怕
后果”。该报乐观地宣称,“集中教育整顿,……迅速在全省公安系统铺开”,
“公安机关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动真格整肃队伍作风纪律,赢得党委、政府和广
大群众的赞誉。”
据《香港商报》(2003年08月08日)报道,8月7日,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在深
圳考察时提到今年发生在内地的多起警员违法事件,包括广州“孙志刚事件”及
成都“李思怡事件”,希望警方能从这些严重违法事件吸取教训,加强公安队伍
建设,提高警员素质,执法为民。
据四川消防网报道,连日来,成都各个消防大队、中队就“李思怡事件”分
别认真开展了“如果是自己的小孩我会怎么办?”专题讨论活动。我在当地调查
时得知,“集中教育整顿”并不仅仅局限于公安系统,政府行政部门的大小官员
也在“教育整顿”之列。
平心而论,在李思怡一案中,政府的反应是迅速的,处罚也是严厉的,而且
还就此事在党政系统内部开展了教育整顿。遗憾的是,成都官方在迅速而严厉地
处罚责任人的同时,也对媒体和记者施加了压力。最早报道这一事件的《成都商
报》记者李亚玲的后续报道就被封杀了。6月24日之后,四川媒体对于这一事件
或是按照官方口径进行报道,或是保持可以理解的沉默。地方政府还千方百计劝
阻省外媒体不要报道此案,例如成功地阻止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和报道。地方政
府还有效地控制了消息源,如切断李桂芳与外界的联系、禁止基层民警接受采访
等等,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不受控制的媒体的采访和报道。与此同时,政府也积
极发布消息“以正视听”,这些消息故意掩饰民警的失职和渎职,故意夸大李桂
芳的过失,有意识地把公众的责难引到李桂芳身上,而事实上在这一案件中她恰
恰也是一个受害者!
社会的反响
李思怡事件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从6月22日直到11月中旬,关于
这一事件的报道和评论高潮迭起。6月下旬和7月上旬是第一个高峰期,李思怡百
日忌辰掀起了第二个高峰期,开庭审判王新和黄小兵又引来了第三个高峰期。
这些关注在媒体上留下了清晰的纪录。这些媒体包括互联网、报纸、杂志、
电视和广播电台。互联网显示了无穷的威力。网络几乎成为公众维护正义的最主
要的也是唯一的平台。
与政府部门对责任人的严厉处罚和领导人的冷峻批示不同,我们从媒体上的
报道和评论中看到的是无以复加的哀伤、不可遏止的怒火、最严厉的谴责和诅
咒,还有深深的自责和反思。
小思怡临死前经受的痛苦和她那短暂而不幸的身世令人心痛至极,禁不住失
声泪流。一位阅读了报道的男记者写道:“我的双眼充满了酸涩”,“我的眼泪
流满了脸”,“骑车走在路上的时候,大街上所有的小男孩小女孩子都像风中的
一颗颗沙子在冲击我的眼睛我的泪腺,使我忍不住想停下来坐在路边狂哭一
场。”(《我的第一滴新闻泪》)那些为人父母者更是哀伤至极。作为母亲的李
亚玲“从采访到写稿”都是“心痛如绞”,“想象着3岁的小思怡哭着敲打房
门、直到声嘶力竭最终倒下,想象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死前可能曾经历过的漫长的
痛苦、悲伤、恐惧、无助和绝望,记者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给母亲和姐姐讲
起此事,大家都哭了,一夜未眠”。
一想到这是一个如此繁荣的时代,而成都又是一个以“天府之国”著称的现
代大都市,人们更是怒不可遏。一位网友写道:“你在一个酒饱饭足/的幸福时
代/活活饿死了!”(《你死于一种冷》)
极为简单的案情使任何人都可以独立做出判断:警察的失职是这一惨剧的直
接原因,而且这种失职又是那么容易避免。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有一个警察再多
打一个电话,如果王新在两次经过李桂芳家时停一次车,如果团结村派出所有一
个警察肯多走几步路,如果《强制戒毒通知书》能够按规定送达……这些举手投
足之劳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使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免于惨死,但是没有一个警察
这么做,没有一个!那个面对母亲的跪地哀求无动于衷的王新,站在法庭上还能
够时而面露微笑。他的律师为他做的是无罪辩护,还令人震惊地提出李思怡也许
在李桂芳离开家门之前就死了。一位母亲悲愤地呼喊道:“老天爷啊,你为什么
不用雷劈死他们?!”
一位网友写道:“我们在这样的时间点上,在一个人类已经从愚昧和粗野的
黑暗时代走出来几百年的今天,在食物摆放满了超市、清水充溢了每一根水管的
城市里,在一栋住满了人的楼房里,在一个距离警察只有100米的巷道里,在一
个母亲恳求警察照料一下她被关在家里的孩子的跪地哭喊里,让一个3岁的无助
生命,慢慢地在饥渴中死去。”“我一生里从没有过这样耻辱和罪恶深重的感
觉。我生存的这个种族让自己的最弱小者,遭遇这样的方式死去。”“我在这个
深夜里肝胆欲裂,痛哭失声。”“我行走在斗室之间,撕裂灵魂的痛哭在寂静的
公寓楼里回荡,这是我一生里不曾有过的疯狂的呦哭。你们会以为我疯了,而只
有我自己才知道我没有疯。”(《死寂里的一声啜泣--写给思怡》)任不寐指
出:“李思怡之死把心灵逼迫到一个忍无可忍的境地。”(《祭李思怡文》)
2003年6月29日,NETOR纪念网(
http://cn.netor.com)为李思怡建立了一
个公益纪念馆(
http://lisiyi.netor.com)。纪念馆的首页上注明李思怡的生
辰为“1999年12月18日”,忌日为“2003年6月11日左右”,籍贯为“成都青白
江区(无户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凭吊李思怡,为她献花、献歌、点烛、上
香、祭酒。纪念馆还设立了“历史相册”、“活动年谱”、“纪念文选”、“人
物讨论”、“请您留言”等栏目。在“历史相册”里没有小思怡的照片,只有她
唯一的玩具--那个破旧的绒毛熊。“活动年谱”也是空的。“人物讨论”和
“请您留言”记录了网友的在线讨论。“纪念文献”收录了大量的相关报道和纪
念文章。这里汇集了汉语世界里最高贵的情感、最美好的心灵、最优美的文
字。
李思怡之死还促生了一个以救助儿童为宗旨的网站--思怡网
(
http://www.lisiyi.)。
在李思怡死亡大约100天的时候,网上掀起了为李思怡绝食的运动。据网络
报道,2003年9月19日上午,任不寐在自己的网站发布文章,说自己将在李思怡
死去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即9月21日禁食一天。他称自己这样做一是为了缓解对
李思怡惨案的悲痛,二是希望唤起整个知识界关注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日,
一篇署名秦耕的文章也开始在一些网站上流传。作者在这篇题为“我陪思怡走一
天”的文章里说:“我也有一个像她一样的女儿。因此在李思怡离开我们大约一
百天的时候,我想饿自己一天,就一天的时间,只是短短的一天,也让我好知道
这个幼小而无辜的生命在走向死亡之路的第一天的处境。也算是让我陪伴她走完
第一天的路程吧。”与任不寐不同,他强调“这仅仅是一种道德立场。面对发生
在自己身边的人道主义灾难,我不能假装毫不知情,之所以公开我的行为,也仅
仅是提醒自己必须面对真实。但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只能以让自己也饥饿一天的
方式,来试探我的内心还有没有良知,我同时也想知道,人性究竟能够堕落到什
么程度。”最后,他写道:“李思怡,请让另一个孩子的父亲,陪伴你走一天
吧。”这篇文章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网友报名参加绝食,并自动形成了接力绝食的
一种局面。一位叫温克坚的网友呼吁大家接力绝食17天,因为李思怡从母亲被抓
走到邻居发现她的尸体,一个人在房子里呆了17天,因此他“建议每一天都有人
陪着走过。”接下来一些网友开始公布自己在这十七天里选择绝食的时间。参加
网络接力绝食的人们来自各种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大多称“我也有女
儿”或者“我是一位父亲或母亲”,因此愿意以绝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悲痛。还
有一些人对警察的冷漠以及社会的黑暗表示愤怒,他们希望通过绝食行动表达自
己的抗议。另外一些人则期待以这种方式唤起中国社会的道德觉醒。目前,宣称
参加绝食的人主要是活跃在中文网络上的网友,但也有一些母亲和知识分子参加
进来了。(《为三岁女孩李思怡惨死而接力绝食的运动悄然兴起》)
审判
事件进入司法程序后,成都市检察院指定新都区检察院起诉。新都区检察院
以被告人王新、黄小兵涉嫌玩忽职守罪对其提起公诉。
据新华网报道(2003-11-01),10月30日上午9点,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法院
开庭审理此案。 8点整,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记者来到新都区人民法院。尽管当
地没有披露此案公开审理的消息,仍有不少知情群众早早聚到法院门口。虽然记
者早早就申请了旁听证,但法院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一直到30日上午临近开
庭,记者才拿到旁听证,并被告知,案件将在一楼的一间小审判庭审理。审判庭
门口也守着几名法警和便衣,只有不到20个旁听座位。这让许多人感到意外,鉴
于此案的社会关注度,人们原以为审判将会在二楼那间能容纳100多人的法庭进
行。法庭里很快挤进了四五十人,大部分人只能站着旁听。
公诉方与被告方的激辩自法庭调查阶段一直延续到庭审结束。庭审自上午9
点一直进行到下午2点30分,每个人都饥肠辘辘,不时有站着的旁听者因体力不
支坐到地上。由于法庭不能容纳更多的旁听者,不断有群众站到窗户边旁听。法
警起初还来阻止,随着争辩越来越激烈,也就顾不上了,所有人都是全神贯
注。
庭审过程中,被告王新一直与公诉人争辩。另一名被告黄小兵则保持沉默,
只是在最后陈述中说,从进来第一天我就后悔和自责。他是哭着离开法庭的。
而每当提到3岁小女孩李思怡的遭遇,旁听席上不时传出抽泣声。
“你们,国家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人民警察,由
于你们对工作的极端不负责任,对人民生死的淡漠,切断了小思怡的生命线。”
公诉人说,“在座各位,我们都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娃娃,一个人在漆黑的深
夜,躲在房屋里,饥渴交加,她在叫妈妈,而她的妈妈呢?!她孤零零死去,只
要是人,我相信都会流泪的……”此时,旁听席上一片抽泣声。公诉人出示了现
场照片,法庭气氛一片压抑。王新、黄小兵低头不语。他们的辩护律师此后在辩
论中多次表示,对李思怡的死表示沉痛的哀悼。
两被告律师都承认派出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黄小兵的辩护律师说,李思
怡的死不是单纯因素导致的,作为监护人的李桂芳多次吸毒,居然用两道门锁把
孩子锁在家中,还加固了绳索,是首要责任人,已经有虐待嫌疑。
公诉人对此表示认同。在法庭上,双方都提出,李桂芳长期吸毒,已不具备
监护能力,多次被警方抓获,小思怡的监护问题都没能解决,这值得深思。
王新的律师还提出,法医鉴定确认的死亡时间是10天以上,他提请大家注意
“以上”二字。公诉人显然被激怒了,他说出了辩护律师的潜台词--也就是说
不排除李思怡在6月4日她母亲被强制戒毒前就已经死亡的可能。此言一出,法庭
内顿时议论纷纷。公诉人列举了包括李家邻居、李桂芳盗窃同伙证明6月4日李思
怡依然活着的证据。一番辩论后,法院认定公诉人证据有效。
王新多次提及团结村派出所的责任,旁听者也疑惑为何没有追求其他人的法
律责任。公诉人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王新、黄小兵的起诉只是众多工作中
的一步,对金堂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卢晓辉、王华麟,及团结村派出所相关涉案
人员的调查取证还在进行中,一旦证据确凿,将依法追究。
就10月30日的庭审,《北京青年报》记者曾鹏宇采访了第二被告黄小兵的辩
护人、四川川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牛建国。谈到自己的感受,牛建国说:“这是我
当律师以来接受的最令人难受的案子。”他告诉记者,那天他回家告诉母亲自己
接了个案子,老太太本来很高兴,但当听说是给“三岁幼女饿死案”的被告辩护
时,立即说“不接,绝对不能接”。庭审情况被媒体披露后,很多网友都留帖子
痛骂为被告辩护的律师。牛建国一一看了。他说:“骂我们的人实际上都是善良
的人。为当事人辩护是律师的职责,不过我希望,这种叫人难受的经历只有这么
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