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重大灾难都有前兆, 关键没人重视, 相关部门都把力气放在推托责任,蒙骗百姓上面. 这个事情 由于雷雨季节的关系, 几周内就有很多高铁不断出小故障, 10多天前媒体就提出警告, 可惜没人真当回事, 终于悲剧扩大了. 个人感觉这家媒体很神, 结尾处说了追尾,果然追尾了
4天发生3起故障京沪高铁运营品质遭质疑
13日,北京南站,电子屏显示G114晚点。当日,京沪高铁第三次出故障,由上海虹桥开出的G114列车在镇江南站停靠换车后前行。
据上海铁路局称,7月13中午11时34分,由上海虹桥开往北京南站的G114次列车,运行至常州北站突发故障,列车无法正常运行。
故障发生后,铁路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用热备车底,组织旅客换乘继续运行。同时,做好旅客服务和安抚工作。受故障影响,G114次列车晚点到达北京南站。对列车晚点给旅客造成的不便,铁路部门表示歉意。
据悉,G114次列车故障没有影响京沪高铁其他列车的正常运行。
12日上午11时,京沪高铁宿州附近因供电设备故障,造成部分列车晚点。经全力抢修,13时故障处理完毕,晚点列车恢复运行。
另据新华社报道,10日18时10分许,京沪高铁发往上海方向的G151次列车发生故障。后续共有十余趟列车晚点。
据负责京沪高铁电气化施工的中铁电气化局有关人员介绍,7月10日事故原因,是由于当时瞬间风速过大,超过9级,致使一条接触网附加线发生偏移,碰到物体后造成接地短路停电。附加线并非接触网导线,并不会危及行车安全。至于12日供电设备故障,目前技术人员仍在调查。
●回应
针对近日故障,铁道部运输局称,京沪高铁有非常高的安全系数,任何一点故障系统会自动导向安全。也就是说,发生故障后,列车会自动停车,以避免列车事故和保障乘客安全。此外,停车后铁路部门启动了紧急预案,及时调度指挥,进行故障抢修和安抚旅客。
●原因
故障列车由北车制造,型号为CRH380BL型
北车尚未确定列车故障部位
按照铁路部门运营表,事故列车型号为CRH380BL型,由中国北车集团制造,16节编组,定员1005人,乘务由上海客运段担任。
13 日,中国北车集团长客股份公司总工程师牛得田向记者证实,事故列车确为CRH380BL。列车运营过程中,司机发现电气自动保护,所谓电气自动保护,就是列车上设有很多监控点和传感器,必须所有传感器监测的数据都正常,列车才能全速前进。如果多个传感器监测发现电流不一致,就启动电气自动保护。列车以 160公里时速运行,无法提速。为了保证旅客能安全、准点到达,决定让旅客换乘备用车。
牛得田表示,中国北车相关技术人员已上车检查事故原因,目前还没有确定具体哪个部位出了问题。
消费质量报综合
■相关阅读
专家称京沪高铁存在三大隐患
曾参与铁道部高铁项目规划的中铁隧道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近日详细解释了京沪高铁可能出现故障的三大系统。
“柔性”接触网难题
据王梦恕介绍,高铁使用的柔性接触网,最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位移,设计时考虑的最大承受风力是8级,但10日京沪高铁发生故障时的风力达到9级。
王梦恕说,当列车以每小时300公里行驶时,“受电弓”高速冲击会引起接触网振动,这对接触网高压线的固定提出了难题——既要用绝缘体卡钳把高压线固定紧,又要露出上半部分导电。
“10日的大风导致接触网发生位移,如果列车继续行驶,就难以保障受电弓接触到高压线。”王梦恕说,“现在看来,接触网的问题仍需研究,可能会有些技术上调整。”
轮轨及信号面临考验
轮轨和信号系统,也可能成为高铁的常见故障。
据王梦恕介绍,一般的铁路轨道在连接处留有缝隙,以适应热胀冷缩,但京沪高铁为了保持高稳定性,1300公里的线路是通体焊接在一起的,从而面临温差的极大挑战。
此外,京沪高铁发车频率密集,前车后车的最小间距不能低于6公里,否则就容易发生追尾。
据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