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有比较才有鉴别。直到由中国设计的上海地铁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由德国人设计的一号线有那么多的细节被轻易忽略了。而恰恰是这些个细节,决定了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些细微末节,读后令人耳目一新。(04/2/20工人日报)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线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了这一细节,在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从而有效的阻挡了雨水倒灌,减轻了地铁站的防洪压力。而二号线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虽然增加了施工成本,但因此省下了不知多少电,省了多少运营成本,直到二号线投入使用,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
德国设计师在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了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停在安全线以内;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很难意识到已经靠近了轨道,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德国设计的站台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当你转入二号线,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也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德国人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而中方为了“节省成本”,居然没安装站台门。
诸多的细节对比,就让人感到了其间的魅力。当然,细节之所以不同,并非是德国人就比中国人聪明,更多的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一个最大的区别我以为,是德国人在地铁设计时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才能在站台的宽度设计上,安装站台门以及安全警戒线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细心和爱意。
其次,我想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苛求,亦来源于德国人长期养成的对待工作认真和精细的态度。比起意大利、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随意,德国人显得严肃认真,甚至刻板。可就是凭着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敬业精神,使德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第三个强国。三级台阶,出口的转弯其设计都基于设计人员细心的观察,科学的算计,周密的推理,尤其是对于细节与全局关系准确把握的一种理性和自觉,最终才能从大处着眼,从细节着手,把对人的关怀-舒适度、安全感以及对物的算计-节约成本、降低耗费,如此天衣无缝地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硬件项目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管理,细到每个设计,每次改动,每天的操作。”(刘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