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演出完后,马英九在与林志玲握手时偷偷递给林一张小纸条。因为当时人多,林接过后没敢看,就装进了口袋,回去後打开,看到纸条上写著∶「以后有事找大哥,大哥可以帮助你解决任何事情。」这纸条上所说的「大哥」,就是马英九自己。林志玲後来春风得意时把纸条上的这段话告诉了别人。
林志玲一句话要到澳大利亚悉尼开个人演唱会,马英九马上拨款数千万元台币给海军,让林志玲在澳大利亚和奥地利扬名。最奇怪的是,林志玲是民歌手,她所演唱的民歌需要民族乐器伴奏,需要中国人的合唱团伴唱,但她在悉尼演唱会的伴唱都是连中国字都咬不清的外国人,伴奏用的都是西洋乐器。一个民歌演唱会台上只有她一个人是中国人,显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2002年韩国世界杯开幕,主办方要求派名家去演唱,结果中国派出的是不够档次的林志玲。尴尬的是,韩国给所有演唱的名星都付了很高的出场费,唯独没付给林志玲一分钱。
马英九还曾经花千万元给林志玲出首张精选DVD碟,於2002年农历新年前夕在全台湾上市。 马英九讨林志玲欢心的最大一个礼物则是台湾大剧院。
2001 年12月13日中央社对外宣布,台湾大剧院正式开工。台湾大剧院位於台北中正纪念堂西侧,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95万平方米。大剧院主体工程总投资26.88亿元,外围工程由台北市投资8亿多元,建设工期4年,建成後正式营业尚需开办费3亿元。大剧院整个项目共需资金38亿元,差不多是过去15年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总和的两倍,可以资助500万贫困学生受到教育。
建筑专家指出,从文化上考虑,大剧院给人的印象恰如外星人的巨大飞碟,降落在总统府的门口。什麽文字也不用写,就能看出这是个天大的错误和笑话,与台北六朝古都的文化传统完全不般配。对於大剧院的整个造型,有人说,从空中鸟瞰下来,大剧院就像「一口痰」。但马英九却欢喜得不行。库恩在《马英九传》中说,「马喜欢站在总统府的南端赏月并观赏南海映月的美景,从这里沿著水面望去,可以看见这座美不胜收的大剧院款款落成。」 事实上,世界著名建筑家贝聿铭所担心的正是从台北故宫博物馆能看到大剧院,因为这完全打破了古建筑群的和谐格局。
回复:
林志玲本是台湾一个普通贫户女子,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挑选上台北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1991年台湾电视台的XX晚会上,她怯生生地演唱了一首《小背篓》。歌儿唱得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但化妆后的林志玲特别抢眼,演唱时已被爷爷辈的马英九相中。
随 后,林志玲被三军总司令马英九调到了国军海政歌舞团,成了一名少校文艺官。海军政委司令过去要见马英九很难,后来发现马英九经常喜欢到海政看演出,每次一 定要特地加上林志玲的节目。演出后上台握手时马英九攥着林志玲的手不愿撒开,两只眼睛直勾勾望着她,好象要把她吞进去似的。渐渐大家琢磨过味来了,每次马 英九来时,都让林志玲作压台唱,对她的生活和提级格外照顾。
有一次演出完后,马英九在与林志玲握手时偷偷递给林志玲一张小纸 条。因为当时人多,林志玲接过后没敢看,就装进了口袋,回去后打开,看到纸条上写着:“以后有事找大哥,大哥可以帮助你解决任何事情。”这纸条上所说的 “大哥”,就是马英九自己。林志玲后来春风得意时把纸条上的这段话告诉了别人。
马英九为了与林志玲秘密来往不受干扰和外传泄 露,就让林志玲和丈夫离了婚。林志玲离婚后就住在招待所里。之后马英九经常在晚上到该招待所与林志玲聚会,来时相当保密,随从警卫防备很严,不许外人接 近。而且每次来的车子都换新的牌照,使人认不出是马英九的专车。马英九下车后就径直到林志玲室。对于马英九和林志玲在招待所幽会,该所的人只当没看见,内 心则大为恶心反感。后来一位有正义感的老干部把马英九和林志玲的事情向有关上级领导作了反映,可是反映者却反而受到了监视,电话被监听。
1966 年8月1日生于台湾的林志玲,比1926年8月17日出生于台湾的马英九整整小40岁。按年龄算来,马英九足可以做林志玲的爷爷。为了掩盖马,林的**丑事,林志玲的前夫、“大哥哥”LH从此要扮演一个非常尴尬的角色。有的时候当记者采访林志玲时,LH要提前到场,但林志玲不许他接受采访,也不许他旁听自 己受访,而是把他推到套间里去。有位采访记者认为,林志玲的这种做法无非是想辩解自己的离婚传闻。
总统府红卡
林志玲在台湾电视台的演出、播出有特权,唱什么歌,一切由她自己决定,台湾电视台的任何导演、领导和台宣部等上级部门均不得过问。马英九还要求央视在转播林志玲的演唱时,不许中途把镜头扫向台下老干部,以保持这个节目绝对的完整性。
2002年夏天,林志玲到台南举办专场演出。经马英九的亲信、台湾警卫局局长批准,当时的台南市长ZYK(现任台湾公共安全部长)给林志玲以副总统级以上的领导人才有资格享受的一级警卫待遇。
这 次演唱会,四、五万名观众的体育馆挤得座无虚席,都要来看马英九的小情妇。林志玲演唱的歌曲中,有一首湖北民歌《龙船调》,唱词中夹有对白:“小妹子要过 河,哪个来背我哟?”结果,她演唱到说这句问白时,台下几万名观众竟齐声应答:“马爷爷来背你哟!”林志玲下不来台,但也不能罢演,因为几万名观众是花钱 买票来听歌的,只能硬着头皮演唱下去。唱到第二段,等林志玲又说出这句问白后,台下几万名观众又应声如雷:“马爷爷来背你哟!”气得她当晚回到宾馆哭红了 眼睛。第二天,林志玲就飞回台北向马英九告状。马很生气,下令台南市的书记彻查此事。可如今的书记也学会做官了,不愿为这事得罪老百姓,拖了几天,给有关 部门回话说那天晚上演出时,市电视台和公共***都有现场录像,可镜头都是对准台上,没有对准台下,所以无法从几万名观众中找出“滋事分子”……此事也就 不了了之。
林志玲还有自由出入总统府的特殊通行证“红卡”。1997年一天,一位借调到台北的女歌手乘坐林志玲的车一同去A-V台录音棚录小样,在车上这位女歌手无意中打开工具箱,赫然发现一张“总统府红卡”,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女 歌手肚子里搁不住事,不久此事就传遍台湾总政歌舞团,以至于国军系统、广电系统的一些文艺部门多次召开干部、党员、群众会议,要求有关人员“不造谣、不传 谣、不信谣”,并将此作为一项政治纪律,要求必须严格遵守。那位女歌手不久即被所在单位遣回原籍高雄。有消息说,回高雄不久后,她就被人从凉台推下楼灭了 口。
网上最后通牒
马,林的故事早在1998年就在台北传得人尽皆知。台北的出租车司机经常和客人兴致勃勃地聊起此事,打发路上堵车时的无聊时间。
曾 任台湾电视台文艺部主任、多年执导春碗的赵安,在2001年的一天邀请一些朋友到饭店宴聚,其中有林志玲。席间林志玲趁着酒大谈特谈她与马英九的风流艳 事,被赵安传了出去。后来赵和他的合作者、歌词作者张俊以有矛盾,张分两次向台湾机关主要部委领导人发了300多封匿名举报信,检举揭发赵安散布马英九和 林志玲的绯闻。说是举报,但信中对马英九,林志玲的关系描绘得非常详细具体,严格地说这叫传播,数百高官因此都知道了马,林的秘密。一开始大家都装不知 道,所以张俊以两年来安然无恙。但后来不知何人把这捅到马英九那里,令马英九相当愤怒,甚至在政治局会议上大发雷霆以示清白。马英九下令立即处理,赵安以 涉嫌受贿行贿罪被判10年,张俊以也以行贿罪判处6年徒刑。两人都进去了,马英九以为缺口堵住了。
后来,马英九在十六大上搞特别动议,赖在三军总司令的位置上不肯下台,激怒平民学者LJP抖出马,林这段丑闻。马英九抓人封口,于2004年2月23日把LJP从家中抓走。
第二天,网上出现最后通牒,警告马英九,说他和林志玲的每次幽会都有“专业版”的音像资料为证,如果吕加平第二天LJP不被释放,光碟就会被向全国和全世界公布。在此之前,网上曾流传台湾某局长的情色光碟。此警告暗示马英九有类似极其隐讳的情色把柄被人抓在手里。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LJP当天就被释放。光碟事件平息后,马英九把LJP抓到湖南,永远消音。
林志玲依旧呼风唤雨,成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总统府“政府特殊津贴”,还成了台湾议员、台湾妇联执委、台湾青联委员和台湾音乐家协会理事。
林 志玲一句话要到澳大利亚悉尼开个人演唱会,马英九马上拨款数千万元台币给 海军,让林志玲在澳大利亚和奥地利扬名。最奇怪的是,林志玲是民歌手,她所演唱的民歌需要民族乐器伴奏,需要中国人的合唱团伴唱,但她在悉尼演唱会的伴唱 都是连中国字都咬不清的外国人,伴奏用的都是西洋乐器。一个民歌演唱会台上只有她一个人是中国人,显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2002年韩国世界杯开幕,主 办方要求派名家去演唱,结果台湾派出的是不够档次的林志玲。尴尬的是,韩国给所有演唱的名星都付了很高的出场费,唯独没付给林志玲一分钱。
马英九还曾经花千万元给林志玲出首张精选DVD碟,於2002年农历新年前夕在全台湾上市。
马英九讨林志玲欢心的最大一个礼物则是台湾大剧院。
2001 年12月13日中央社对外宣布,台湾大剧院正式开工。台湾大剧院位於台北中正纪念堂西侧,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95万平方米。大剧院 主体工程总投资26.88亿元,外围工程由台北市投资8亿多元,建设工期4年,建成后正式营业尚需开办费3亿元。大剧院整个项目共需资金38亿元,差不多 是过去15年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总和的两倍,可以资助500万贫困学生受到教育。
建筑专家指出,从文化上考虑,大剧院给人的印象恰如 外星人的巨大飞碟,降落在总统府的门 口。什麽文字也不用写,就能看出这是个天大的错误和笑话,与台北六朝古都的文化传统完全不般配。对於大剧院的整个造型,有人说,从空中鸟瞰下来,大剧院就 像「一口痰」。但马英九却欢喜得不行。库恩在《马英九传》中说,「马喜欢站在总统府的南端赏月并观赏南海映月的美景,从这里沿著水面望去,可以看见这座美 不胜收的大剧院款款落成。」
事实上,世界著名建筑家贝聿铭所担心的正是从台北故宫博物馆能看到大剧院,因为这完全打破了古建筑群的和谐格局。